摘要:想刺激的央行在等通胀,然而通胀没有来,眼看政策空间就要用尽了 ...
但是,进一步问,是什么决定了正式规定和非正式准则的规模和形式?又是什么决定了要建立这样的制度? 显然,经济制度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这里的第六个原因,实际是我国长期以来深藏在知识分子内心因素的复发。离开了专业的科学研究,为了某种非学术目的,非要提出一个互联网金融命题,则是一种不科学、不严谨的非学术现象。
二、文献综述概要 对于互联网金融研究最有影响的重要文献之一,是谢平先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课题报告(2012年)。难道企业的资金融通筹集、资本配置和价值创造,不是金融吗?当读到学生邮件的最后一句话时,我感到无比震惊,甚至尴尬。学者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总希望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严重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制度又开始发挥作用,一些研究成果较丰富的学者被提拔为大学校长或离开大学进政府任职,这样更容易发表论文和申请课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体制内各级领导的各种考核和评级。
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转换、加工、显示等各种技术,其主要设备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题研究成果内容概要。在这20年里,第一银行是美国唯一可以在全国营业的金融机构,其他银行均不能跨州设分行。
后来,烟草、玉米、小麦都充当过货币。要知道,美元是纸币中的第一个国际货币,之前的国际货币,要么是贵金属,要么和贵金属挂钩。不久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而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则在美国推行新政。迫不得已,美国才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第二银行,不过许可期依然只有20年(1816-1836),到期不续。
这7个人并非选举产生,而是由总统直接任命,可以说,《银行法案》赋予联邦的权力比计划更大。1792年通过的《铸币法案》,则是美元诞生的最后一步。
战后的欧洲需要重建的资金,这为美国银行和美元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欧元区空有全世界最大的贸易量,德国一家的出口就超过美国,却依然被美元压着,估计欧洲人心里也是窝火。这样一来,远距离、跨国的业务就更谈不上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自然大受影响。从那以后,美国经济和美元的独大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1907年的金融危机,终于让美国人体会到了央妈的重要性,在1913年通过《银行法案》,成立了美联储。美联储来了 后来的发展,就不是杰斐逊和杰斐逊主义者所能够左右的了。至此,五月花号完成了它的完美逆袭。汉密尔顿虽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第一银行(以下简称第一银行)),是一个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但是只有20年(1791–1811)的许可,到期还不能续约。
但这还真不能全怪英镑霸权的打压,美国人自己的小农意识也要负相当的责任。快速的扩张,固然迅速拉升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战争与霸权 最终将美元推上金融王座的,是战争。用这个标准看,人民币现在的国际地位可是高多了,需知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一点,远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
从1907年危机到1913年《银行法案》通过,历时6年的时间,美联储的组建可谓难产。用这个标准看,人民币现在的国际地位可是高多了,需知中国的经济总量还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一点。此外,美国人做国际生意,是不需要担心汇率风险的,因为贸易是用他们的货币计价和结算的,这不知节约了多少成本,少操了多少心。而到了一战前的1913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一骑绝尘,几乎是英、法、德三大强国的总和。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资金全往美国跑,挣那点可怜的利息。美元诞生了,在国内流通也没问题,可是在国际上的地位几乎为零。
连个央妈都没有,货币发行之混乱,就可想而知了。那一年,一群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大陆,身上只有少量英镑和先令。
为了缓解对联邦集权的担忧,计划建议了一个比欧洲风格的中央银行更为分散化的结构——全国储备协会下设15家地方性储备银行,都可以贴现汇票,而地方性储备银行的主席由辖区的商业银行选举产生。你看,美国贸易赤字这么大,货币却依然强势。
美国的进出口,用的是英镑。美国经济如此强大,也不乏汉密尔顿这样的金融人才,却也要经历这么长久的金融蒙昧时代。
这样,美国才有了自己的中央银行。但和金银不同,这些东西体积大、难存储、质量差异大,而且很难标准化,不能完成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储存这些货币功能,用起来很不便利。1786年,国会宣布成立铸币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不设中央银行,甚至也没有全国性的银行。
谈判和妥协进行了两年,最后形成《银行法案》。此时美元的国际影响,不仅在英镑、法国法郎、德国马克三大货币之后,甚至也排在瑞士法郎、荷兰盾、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澳大利亚先令之后。
二战结束后,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来自美国的名不见经传的怀特,大败英国代表名动天下的凯恩斯,则正式宣告了美元霸权的确立。一度,英镑似乎又看到了修复霸权的希望,但终于行差踏错致使大幅贬值,狼狈退出金本位制。
到1920年代末,美国银行已经在国外拥有181家分支机构,而美元则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超过英镑,达到40%多的水平。由此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目标,还是定得低一些好。
由于英国禁止贵金属出口,一开始,他们只能用土著的贝壳、珍珠作为货币。1870年左右,美国经济总量已经差不多赶上英国。暴发的美国,悲催的美元。与上文提到的金融奇才、联邦党人汉密尔顿不同,杰裴逊拒绝将财产权升格为自然权利,他认为一旦这么做,将助长拜金主义和大资本的扩张,进而加剧社会不平等。
换句话说,美国光是印票子就能换走别人的东西,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那些动辄谈论大象不能藏于树后的人们,大概不知道,美国这头大象真的在树后藏了很多年。
没妈:作为屌丝的美元 不过,新大陆毕竟得天独厚。美国首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狂热地相信货币是国家统一和融合的有力武器,他甚至从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那里学来了双金属铸币术,用以确定货币中金银的比重。
1863年的《全国银行法案》(National Banking Act),旨在缓解财政税收压力和为战争融资,却并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独立后,美国迫不及待地发行自己的货币。